授担任五十余国际科学刊物的审稿人,电力包括《科学》、《自然-材料学》、《自然-纳米技术》等。
2009年陈博士加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物医学影像及医学工程所(NIBIB)任终身资深研究员,百科分子影像及纳米医学实验室主任。他于199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础知随后分别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tate)、础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任教,2004年起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职。
陈伟教授于2006年新加坡李光耀研究员奖,识篇2009年获得新加坡物理协会纳米技术奖,识篇2010年获得日本日立公司日立研究员奖,2010年新加坡国立大学青年研究员奖,2012年新加坡总统奖(青年科学家奖)。199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ofPennsylvania)获得博士学位,电力1996~1997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从事博士后研究,电力但是随后又转移到哈佛大学(HarvardUniversity,1997~2000)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张教授已在包括Science、百科Nature及PhysicalReviewLetters等世界顶级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
础知2004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任教。方教授获得诸多的荣誉和奖项,识篇包括:识篇2006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PiTau-Sigma金奖,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年度全球35名35岁以下顶级发明人奖,2011年他作为第一个中国人被授予国际光学委员会ErnestAbbe 奖章,2013年当选为国际纳米制造协会Fellow。
陈经广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金属碳化物和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科学研究,电力并成功应用于石化/生物质催化和电催化。
他目前担任美国化学会催化科学分部主席,百科美国能源局资助的原位催化同步辐射协会主任,并担任多个表面科学与催化领域的国际期刊主编和编委。重要的是,础知可以清楚地证明MTO反应过程中各个沸石晶体尺度上反应的动态过程和扩散过程。
文献链接:识篇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08962、识篇Angew:表面等离激元诱导的Au/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的极化效应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等人发现了单粒子水平上等离子体电荷密度和累积的极化相关性。研究人员证明了最高的水氧化活性是在可见光照明下以90°的极化角发生的,电力这是电荷分离而不是产生电荷的极化相关性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百科MOF介孔中纳米浇铸的二氧化硅进一步提供了锚固作用,生成了热稳定的FeN4/SiO2界面,并进一步抑制了热解过程中的Fe团聚。础知该研究为开发用于光催化的TiO2介孔结构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平台。